■ 文/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肇晖(本刊记者)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等相关运动障碍疾病的诊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拳头”项目。在一代代瑞金人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以及艰辛探索下,瑞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的巨变,现已发展成为系统化、综合化、个体化的帕金森病诊疗体系。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瑞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中心发展的积极带动下,我国整体帕金森病亚专科建设发展也随之推向全新高度,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杂志,我们将对话如今的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掌门人”——刘军主任。
帕金森病一度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罹患该病的患者常伴有震颤、四肢僵硬、动作迟缓、缺乏平衡感等多项症状,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963年,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创立,学科创始人徐德隆教授以睿智眼光选定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学科主攻方向,正是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在后续科主任张天锡教授、余慧贞教授、胡大萌教授的努力和传承下,瑞金神经内科逐渐成为国内培养神经病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为了更好进行临床教学工作,科室于1964年还成立了神经病学教研室,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室获准举办卫生部《全国神经科医师进修班》,至今每年举办一届,共培养进修医生超过1 000名,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1979年,这里被获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点,成为国内首批神经病学研究生培育基地;1996年成为教育部神经病学博士点。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以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良好声誉,在全国神经病学界崭露锋芒。
建立科室60年以来,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从最初只有6名医师、20张床位、每周半天的门诊,一路踔厉奋发地飞速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陈生弟教授带领科室同仁围绕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展系列研究,一步步缩小与国外研究间的差距,在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性和瑞金特色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摸索了一套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综合治疗方案及预防干预方法,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同,获得2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020年4月,全国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在瑞金医院应运而生,“一站式中心”汇集了神经外科、影像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和精神医学、营养与护理学等专业力量,其成立初衷是以患者为中心,旨在尽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解决诊疗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据刘军主任介绍,专病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针对各地转诊而来的诊断不明或难治帕金森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还会定期进行远程会诊。刘军主任表示,规范的帕金森病治疗,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到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缺一不可。患者一旦进入瑞金医院帕金森专病中心,即可接受多学科联合会诊及定制的个体化精准药物、康复等治疗。如果确认需要手术,会有专家进行神经调控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综合用药等。此外,康复治疗、营养指导和心理指导也是重中之重,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保持生活自理并树立信心。
刘军主任介绍,瑞金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是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的倡导下成立的,目前也担负着我国帕金森病诊疗培训基地的使命,为的是更好地解决帕金森病患者就医中面临的耗时长、就诊科室多等难题。
而成立一站式诊疗中心的另一大初衷,就是推动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模式的改革。刘军主任提到,“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相对应帕金森病患者的人数也相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诊疗质量参差不齐,规范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一站式诊疗中心模式的推广,也有助于推动各层级医院,例如地市级医院提升帕金森病诊疗能力,去造福更多患者。”
刘军主任自1996年从事神经科的临床工作以来,在神经内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曾先后入选首届中国神经内科“十大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慢病项目等,近年先后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他提到,虽然科学技术对于帕金森病的探索从未止步,但现有治疗手段却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尽管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确定潜在的致病原因以及疾病进展的机制。针对疾病早期的对症治疗取得了成功,但科学界仍未确切地阐明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比如遗传、环境、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而且也尚未开发出停止或减缓帕金森病进展的疾病修正治疗方法。
正是基于该现状,刘军主任领衔筹划了“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学会成立初衷便在于集专家专人之力,站在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研究先行者们的肩膀上继往开来,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为社会缓解负担。刘军主任在学会成立的发言中表示,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的创立将成为成员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促进相关研究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平台。“希望在学会的支持下,医院和科研院所、生物科技公司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推动我国帕金森病细胞治疗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攀登世界医疗科技的高峰,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
除了搭建沟通平台,助力学科发展这些工作,作为一个医生,刘军主任始终关注临床实实在在的需求。近年来,他将目光聚焦在了细胞替代疗法——通过重构受损脑环路以治疗帕金森病这一极具前景的新疗法上。刘军主任表示帕金森病的细胞替代治疗的概念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期间人们不断尝试不同的供体细胞。其中较为有效的是人胎中脑组织移植,患者在接受移植后都显示出了症状的改善,不过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成药性问题,一方面存在伦理要求,另一方面就是难以保证的质控环节。
“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在体外从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 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分化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技术日趋成熟。近年来,人们在其他类型细胞药物(比如CAR-T)的开发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相信在高效、可控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结合科学、严格的质控,以干细胞(包括ESC和iPSC)作为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成药指日可待。”
为此,瑞金医院联合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发起合作,基于双方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创立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跃赛生物)。跃赛生物不光建起了国际领先的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平台,其诱导分化的多巴胺前体细胞在移植物中的含量领先行业。与此同时,跃赛生物还利用先进的谱系研究技术推动了其二代产品的研发并搭建了完整的细胞药物研发生产及药物申报的团队。相信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必能推动帕金森病细胞治疗在临床上更广泛和更安全地应用。
六十年栉风沐雨,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们励精图治,历尽辛苦,也尝到收获的喜悦,半个多世纪的沉淀,形成了科室“厚德精医,笃行致远”的科训。“世界上总有我们治不好的病,这是无奈,更是挑战,我们要尝试最新的诊疗方法,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永远要有向前走的态度。”这是刘军主任常说的话,也是每个瑞金神内人面对复杂脑疾病的态度。
(收稿日期:2023-03-21)
《上海医药》2023年第44卷第7期
刘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委会副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亚太教育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曾先后入选首届中国神经内科“十大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主要专长为帕金森病、痴呆、肌萎缩、肌张力障碍、睡眠障碍等神经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近年先后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上海医学奖推广奖一等奖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