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1533

Shanghai yiyao​​

Shanghai medical&pharmaceutical journal

CN 31-1663/R
您的位置:

勇毅拼搏促转型,临床药学向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药学发展之路

文/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肇晖(本刊记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是全国最早建设临床药学学科的医疗机构之一,其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随着临床合理用药需求的急剧增加,仁济医院的临床药学学科也迎来高速发展期。构建“研究型临床药师”培养模式,以“临床服务能力、创新研究体系”为抓手,初步形成以“特色临床”为依托的药物治疗管理体系、以“循证药学”为抓手的合理用药平台、以“转化医学”为驱动的药物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聚焦临床痛点,

发挥临床药师专业特长和核心价值

“临床药学是重要的平台支撑学科,服务对象覆盖全院,面向医生、护理、患者提供全方位药学服务,不仅与其他临床学科联系紧密,还助力着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教授说道。此外,21世纪是个体化医疗时代,如何将循证药学和个体化医疗理念结合起来,是临床用药的关键挑战。林厚文教授认为,临床药师在选择、评价药物治疗方案和开展用药咨询的过程中,应当运用循证药学的原则与方法,科学地搜集、评价和应用相关文献,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仁济医院,临床药师在多学科协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药师在心血管、风湿免疫、糖尿病等特色学科开展临床药学实践时,一方面强化治疗药物重整、用药教育、用药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以及疗效监测等药物治疗管理工作,推动合理用药、个性化用药;另一方面关注复杂病症,通过开展循证研究、设计临床研究以及进行基础研究等多种方式与医生、护士紧密协作,推动临床用药难题的解决。

以抗凝药物管理为例,仁济医院基于亚洲房颤患者的数据开发了房颤抗凝决策与管理系统——“爱抗凝”小程序,实现抗凝管理的实时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该程序综合考虑患者抗凝适应证、基础情况、合用药物等多种因素,计算患者卒中和出血的风险,依托权威指南协助患者和医生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并同步制定随访计划,实现房颤患者抗凝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

“抗凝工作不可忽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规范精准、持续有效的抗凝至关重要,多种疾病并存时的抗凝更需要当心,需要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和真实世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循证药学研究,形成临床特殊抗凝场景证据链,为复杂病症的用药提供支持。”林厚文教授表示,这也是其团队工作的重点,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并导入了爱抗凝小程序用于临床实践中。



与此同时,林厚文教授团队还致力于推动全国抗凝药物管理水平的提升,参与撰写了5部行业标准,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抗凝联盟——上海抗凝药师联盟,推动全国抗凝药师队伍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抗凝药物多中心研究,包括26家中心的新型抗凝药用药合理性调查研究和35家中心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在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药学工作方面,仁济医院也取得了多项成果,不仅建立上海首家收费药学门诊,累计挂号人次超7 000例,还首创全国风湿病社区-三级医院联动的药物治疗管理模式,将三级医院优质诊疗服务带到社区,实现临床问题导向的社区风湿疾病药物管理模式,显著提升风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风湿病用药复杂,临床药师可以帮助医生梳理用药方案,让处方更为科学合理,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重复用药、联合用药带来的用药风险。此外,为解决复杂病症患者的用药难题,我们还围绕风湿病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群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并获得了上海市临床药学首个药事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厚文教授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仁济医院正积极开展基于转化医学的新药开发,建立了国内领先的药物转化创新研究中心,中心下设药物化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微生物学平台及合成生物学平台四大研究平台,旨在以临床研究的需求和发现来牵引基础研究,驱动创新药物研发,实现基础和临床之间的双向转化。

仁济医院临床药师团队一直与药物转化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保持着紧密联系,除了交流临床关切的用药问题,部分临床药师还会在完成日常临床工作后投入到以药理学评价为主的实验研究中,比如共同围绕肿瘤领域进行靶向肿瘤干细胞耐药的创新药物研究,在耐药的肿瘤患者组织样本基础上构建体外的筛选模型,用来探索新的药物分子、新的治疗机制。

 

抓机遇迎挑战,

探索临床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以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药学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然吹响,临床药学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学科发展也被赋予了新内容、新要求,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包括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药费过快增长和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收支不平衡,大众对用药安全、合理用药的高度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问题等。

“我国临床药学领域仍面临着临床药师数量不足、知识储备与临床用药需求存在偏差、‘重医轻药’现象依然严峻、药师法律地位不明等一系列问题。”林厚文教授表示,面向世界临床药学发展前沿以及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完成从创新研究、实验开发、转化应用的三级跳,需要临床药师秉承用药初心,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及优势资源,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学科发展新路。



学科实力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仁济医院临床药学的学科带头人,林厚文教授一直倡导“研究型临床药师”的培养理念,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强化临床服务能力、构筑创新研究体系为重要抓手,找准学科短板,群策群力,同时以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态度,加强与国内顶尖、省内知名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在医教研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不断提升学科的业界影响力,力争成为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排头兵。

目前,仁济医院以“研究型临床药师培养”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学科转型已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共获批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任务和1项国家863重点项目。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含重点项目1项),并荣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学科管理组银奖,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临床药学学科建设提供仁济样板。



林厚文教授坦言,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虽然仁济医院临床药学已初步形成多层次人才梯队,包括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等,但临床药师总人数只有26名,远低于“复旦排行榜”临床药学学科全国前十的人数水平,这也是目前影响学科发展的首要瓶颈。

在建设临床药学人才梯队时,仁济医院实施的是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培养的模式,主要方式则是鼓励临床药师攻读博士学位,这不仅能够有效促使临床药师的快速成长,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还能更好地把教育优势资源和科研资源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对促进高层次临床药师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们目标完成自主培养博士5人,引进高技能博士研究生20~25名,培养一支约50人高素质的医院药学专业队伍,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科接班人以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规划。”林厚文教授说道。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谈及仁济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规划,林厚文教授表示,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持续提升药学服务和创新研究能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研究型临床药师队伍,开展药学科学研究,解决临床用药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药学专科对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用责任与专业实现价值。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林厚文教授深谙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的道理。“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只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追逐梦想,在奋进的征途上必将会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林厚文,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科技精英。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药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临床药学和创新药物研究。牵头组建国内首个“市级医院抗凝药师联盟”,自主开发“慢病决策与管理系统”,22项循证用药决策证据获国内外医学指南引用,实现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医院联动的同质化慢病管理,2021年获中国医院管理奖银奖。围绕临床肿瘤潜在耐药机制,从高效发现新结构天然分子、活性分子的作用机制、化学及生物合成高效制备到成药性评价全链条开展创新药物研发,获得了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候选药物,授权药物发明专利18项,2018年获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收稿日期:2022-10-27)